听新闻
放大镜
《清风苑》:“苦肉计”碰瓷工地老板
2022-09-26 15:03:00  来源: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

  文/吉南英

 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

  “快速入职、报酬丰厚”、“工地上干活,20天赚10万元”、“手底下人多,有专业律师团队不会出事”……打着这样的招牌,诈骗团伙专门招募工人到工地上演 “苦肉计”,共骗取多个工地老板30余万赔偿款。

  上班第二天就摔倒

  2020年10月,太仓市某物流项目工地胡老板因急需人手,随即在网站上发布了招聘信息。没过几天,胡老板就接到工人刘敏的应聘电话,当时正值赶工期,两人经过简单沟通后,当晚刘敏就入职了。

  谁知,就在工地上班的第二天下午,刘敏突然摔倒在地,胡老板得知此事后,派人将刘敏紧急送往医院。经检查,刘敏左手尺骨骨折,需要手术。2小时后,自称刘敏亲戚的李某和张某两人赶到医院,直接和老板商谈赔偿价格。

  “刘敏不方便在这里住院,还是会老家治疗吧。您就赔偿个医药费,一口价2万5,咱们直接私了,简单又方便,老板您看怎样?”

 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刘敏,胡老板觉得他们说的也有道理,为了减少麻烦,便痛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,通过微信支付了25000元。钱到手之后,刘敏三人一走了之。

  2021年6月,在苏州市区某工地,赵老板遭遇了与胡老板相同的情况:上班才两天的工人李强在工地摔伤了,被送往医院不久,就有两名自称是李强亲戚的男子匆忙赶到医院,直接跟赵老板谈起了医药费。

  赵老板虽然转了账,但心中的疑惑并没有消除。他认为,工人摔伤时恰巧在摄像头盲区,又是上班的第二天,而且周围无一人发现,情况太过于巧合。思虑再三,赵老板拨打了报警电话。

  同年8月,刘敏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。

  团伙作案,分工明确

  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,刘敏等人诈骗的真相浮出水面。

  原来,这是一个规模达20余人的犯罪团伙,累计实施诈骗10起、金额高达30余万元,在长三角一带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诈骗模式。该团伙的核心人物名叫龚奇,本是一个无业游民,后与宋某、朱某等人组成一个团伙,专门在一些没有安装监控的工地上诈骗,名曰 “干工伤”。

  该团伙成员分工明确、各司其职。团队成员分为后勤组、开伤组、亲友组、演员组等。其中,后勤组负责收集工地招聘信息,开伤组负责打断同伙手臂,亲友组负责假扮亲友上门索要赔偿,演员组负责应聘工地临时工。

  首先,“演员”在后勤组的安排下,先应聘入职一家工地,假意工作一两天后偷偷溜出;接着,“演员”联系开伤组为其“开伤”,他们服下止疼药,让开伤人员用钢管打断其左手尺骨,第二天工作时再假装摔倒。送医后,亲友组再粉墨登场,假扮成亲戚好友,上演“苦肉计”,以工伤名义向工地老板索要医药费,谈好价格后直接私了走人。

  据团伙中的成员交代,每次诈骗来的钱,都由龚奇统一分配。后勤组和亲友组的成员是团伙的核心人员,根据诈骗金额按比例分成;而开伤组和演员组成员基本是从网络上或直接在马路边招募来的,每次价格在1000-2000元左右。

  据法医介绍,医学上,1个月之内的骨折伤很难一眼判断是新伤还是旧伤,而左手尺骨位置相对来说,对人体的功能受限较少。为了让伤口最大程度得到利用,在伤口的“有效期”内,演员们会带伤入职多家工地,反复使用旧伤实施诈骗。

  赵老板报警后,该团伙被公安机关一举抓获,并于侦查结束后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。2021年12月,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、敲诈勒索罪对龚某等核心成员提起公诉,目前案件还在审理过程中。

  根据姑苏区检察院移送的犯罪线索,按照管辖权规定,苏州市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刘敏等三人诈骗案。2022年6月,被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刘某等三人依法提起公诉,法院分别判处拘役、有期徒刑3年至6年不等,各并处罚金。

  建立健全用工机制,及时防范用工风险

  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,用人单位时不时就要面对“用工难、用工荒”难题,而且,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,一定程度上为犯罪分子提供了“诈骗契机”。

  此外,检察机关了解到,目前,尚存在一些建筑企业因害怕监管单位处罚,与事故当事人达成私下赔偿的情况。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被害单位的这种心态,在工地假意摔倒索要赔偿款。

  为有力防范工地诈骗,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该案承办人向苏州工业园区规建委发送了《法律风险提示函》。该委邀请邢赛英为园区近100家施工企业授课,并就人员招聘、安全监管、依法处理工伤事故等方面提出了检察建议。

  检察官认为,一方面,企业在通过各种渠道招聘用工时,应严格把关入职体检、人员背景调查,必要时,对拟入职者开展岗位相关的体能测试,从源头上降低用工风险。

  另一方面,企业应按照法定程序处理工伤事故。发生工伤事故时,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,按照相关程序处理事故。尤其是发生疑似工伤事故时,应查明原因,分清责任,发生争议时,向有关部门求助。同时,企业要制定相关制度及防范措施,约束企业及员工,防止争议再发生。

  (文中涉案人物均为化名)

  编辑:吴哲珺